踏入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重塑,创新科技正重新定义产业发展。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表示将继续发挥 “改革求变,守正创新“ 精神,提升香港特区内联外通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此为契机,香港迎来了以创新科技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经济的关键攻坚期。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今天举行年度旗舰盛事 “智瞻 2025”,以 “新质生产力:引领香港经济未来” 为主题,邀请到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并汇聚逾 400 位来自科技、金融、制造业等领域的业界代表出席。同场也举办 “智瞻领袖论坛“,深入探讨香港如何把握新质生产力创新机遇,引领香港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产力局主席陈祖恒议员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引领香港经济未来的关键,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发挥香港的基础研发能力和国际化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孕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生产力局将配合特区政府施政方针,推出 “新质生产力服务平台“ 等措施,协助业界特别是中小企把握新机遇,提升竞争力,配合国家高质量发展。
陈祖恒议员续指,“智瞻 2025”邀请了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作主题演讲,从 “新结构经济学“ 角度分析香港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机遇,探讨香港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 “新质生产力“ 。此外,论坛邀请了多位业界领袖,共同探讨香港如何利用创新科技,在新型工业化、中小企出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生产力局期望通过本次论坛,协助业界把握创新先机,携手建设更美好的香港。
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分析了香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作为首位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发展中国家学者,林教授指出,新质生产力源于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其核心是“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培育量子计算机、可控核聚变等未来产业,也需要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手段来提升传统产业。
林毅夫教授进一步指出,香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应采取“先立后破,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有赖于香港的独特优势,包括世界级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人才储备,以及与内地庞大制造业生态系统的紧密联系,这些都使其在科研成果转化和传统产业升级方面独具优势。同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完善的创科生态系统,并扮演著连接中外市场的桥梁角色,这将助力香港在智能制造、绿色金融等领域取得突破,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把握机遇。
智瞻领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
下半场的 “智瞻领袖论坛” 由资深传媒人黄永博士主持,围绕 “新质生产力如何引领香港经济步上新台阶” 展开讨论。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周治平先生在论坛上分享了工总与生产力局合作推动环保创新科技项目的成功经验,并表示工总将继续致力联系业界,通过交流活动和政策倡议,助力香港企业把握 “一带一路” 和绿色经济机遇,引领业界迈向高质量发展。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黄家和教授指出,为提升香港工商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视,厂商会一直鼓励中小企积极把握科技及数码转型机遇,主动 “求变、应变、改变”,并实践ESG理念,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银行(香港)可持续发展策略总监、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兼中国银行香港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瞿亢博士表示,绿色金融是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全球绿色投资需求旺盛,香港应把握东盟及 “一带一路” 的机遇,凭借稳健的金融体系和领先的绿色债券市场,可望吸引大量绿色投资,从而培育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局与业界并肩同行
作为创新科技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生产力局将继续以先进技术赋能企业,把握新质生产力机遇。作为香港首间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确定的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筹建机构,生产力局将协助业界开发创新潜力,并创造、保护、管理和商品化其知识产权,强化香港作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的地位。生产力局积极赋能中小企出海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包括香港特区政府资助计划咨询、远程工厂管理、自动化、ESG 咨询、绿色方案、技术培训等,协助企业拓展东盟及其他 “一带一路“ 市场。
在新发展格局下,生产力局将继续与业界并肩同行,与 “政、产、学、研、投“ 各界协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先进制造技术落地,助力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携手业界实现 “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 的愿景,建设更加美好的香港